《AI:夢境檔案》系列新作,不過打越在忙他的《百日戰記》所以這個外傳不是他寫的,只有做為監修指導而已,寫的是這作的監督山田和也;不過他在看完劇本及試玩後給出的評論是「僕がいなくても『AI』の世界が描けてしまっている。」1這樣的高評價。我玩起來的感覺也差不多,故事的氣氛 (及垃圾話程度) 真的跟打越寫的正作非常像,而且這作還選了個很有意思的題材在 AI 的世界觀底下探討。
本作的特色就是新加入的「脫出部份」,故事當中會有和《極限脫出》類似的脫出環節 (《極限脫出》也是在 Spike Chunsoft 這邊做的,很多製作人員也有參與本作製作);故事上是咱們的偶像 A-set 不知為何被抓走關在一個看起來像是 UFO 的脫出房間裡,要從裡面逃脫出來。當然《AI:夢境檔案》本家的夢境環節也沒有缺席;雖然這作沒有故事分歧 (只有搞笑的額外壞(?)結局),不過以作為銜接前面兩作中間空檔的故事來說倒是頗為恰當。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作中,《AI1》的主題「AI/I/愛/eye」2以一個很特別的型式也做為主題出場,但探討的面相和《AI1》的方向不太一樣,或者該說有所互補;不過可能受限於長度和題材本身吧,拿出來的東西只能簡單擦個邊,不過做為開啟討論的目標的話我想足夠了。(不然也就不會有這篇文章了)
前篇《AI2》的心得因為有部份篇幅分給了和打越鋼太郎這個劇作家和他的作品,不只篇幅超長還作了兩重防雷,不過這篇只會專注在這作及它和前面兩作之間的關係,所以只有一次防雷,還沒玩過的就請先離開了。

果然是原製作群加持過的,從進場的畫面切換音效到這次音量輕很多的四個音階,
把《極限脫出》的味道完整保持繼承下來了
《Eye》風格主題:月/日
先提一個比較明顯的好了。這作有一個作為全篇風格的主題:「月」,以及由此延伸的「日」。
- 全篇的故事段標題都是帶「月」字的中文成語。34
- 脫出遊戲的主辦者:明美,以及她的 logo 是以彎月加上一個眼睛組成的。
- 第一篇脫出的最終解是找出往月球的座標。
- 新角色:月夜野日菜,以及關鍵人物:朝陽朔來。兩個人都是日月兼具,但一個是月在姓、日在名,另一個是日(陽)在姓、月(朔)在名,名字和個性的互補可以算是亮點。
- 延伸一點,本作大標題的「無法成眠」如果讓它呼應首章標題「披星戴月」則也是能算。
不過這個主要還只是風格主題而已,跟打越很喜歡放的數字主題是類似的。
至於脫出遊戲主題方面,由於參戰的是伊麗絲,都市傳說的內容當然也不少;不過跟《都市傳說解體中心》所用到的題材重疊性這麼高 (大重置、取子箱、如月車站等等) 只能說是共時性巧合了。5
本作探討的題材我覺得可以分成兩大題目:
《愛》題材主題1:同性伴侶
在得知前兩個夢境是飄太的夢境時應該大家都注意到這個主題了吧。本作將《AI1》的一個故事頭抽了出來展開:飄太為了幫助 (被犀人附身的) 沖浦連珠而不惜刪除 AI-BALL 的紀錄和幫助 89 號逃獄,因此遭到逮捕。《AI1》裡飄太的戲份除了操作員和瞳絆的製作者之外就只有這個不能算背景但也不能算輔助的尷尬戲份,他和沖浦連珠之間的關係也沒有進一步的描寫,這作裡就藉由他的兩個夢境補足了這兩件事:他與沖浦連珠之間的感情——那段交換互送手錶的片段真的只差沒講出「戒指」兩個字了——以及這份感情與他的工作職責之間的衝突。第二個夢境的發展做為補上這一片關係拼圖以及讓飄太能夠有動力繼續活下去的故事來說真的是非常精彩。
這個故事裡的另一對同性伴侶,本作的兩個新角色月夜野日菜和朝陽朔來,她們的關係的描寫就比較微妙了。首先比較容易注意到的點是,整個故事就算把朝陽朔來改成男性幾乎仍然成立,頂多就是日菜做的 AI 朔來6的性別 (以及明美的形象) 就不是女性而已,除此之外甚至朔來的夢境 (扣掉明美的入侵之外) 也都不怎麼需要更動;這一點我個人認為有好有壞,壞處自然是很明顯的刻板印象,即使是女同性情侶仍然有一邊要像男生,擔任一般情侶裡男性做為情感接收方的角色;但反過來說,這其實也可以是好處,表示就算是同性情侶,她們之間的互動仍然跟一般的情侶沒什麼兩樣,一動一靜,一外一內,互相互補,互相扶持。雖然有點硬要,但至少表現出了「我們和你們真的沒有什麼不一樣」這個許多 LGBTQ 社群一直在宣揚的觀念。
另一個比較可惜的就是篇幅了。她們的故事和接下來下面要談的另一個主題因為篇幅的關係混在一起,造成兩邊的描寫其實都略嫌不足。個人覺得其實第三個夢境進入日菜的夢境或許會好一些,畢竟實際上有著情感衝突的人是她,在 Psync 的設定底下進入她的夢境會對她對這兩方的情感描寫更為直接;可惜為了懸疑故事性 (以及因為明美本體也是住在那裡) 我們只得退而求其次進入朔來的夢境 (伊達:「我想日菜並不知道事件背後的原因」),使得這個「腳踏兩條船」的關係描述反了過來,不是描寫日菜對朔來和明美的看法,而是描寫朔來和明美對日菜的看法 (前者停留在六年前的事故,後者六年來的養成變成偏執心),加上這場的操作員是飄太,日菜這個關鍵人物等於是在這個心理治療療程中自己晾在旁邊。
我看過有人認為:在朔來的夢境之後應該要多加一點日菜戲份,把她心裡這個情感衝突慢慢化開,這樣最後在花仙樂園裡日菜就可以從這些回憶中去找出要怎麼滿足明美要求的「提示」,比起什麼都說不出來還令人滿意得多;就算最後都還是需要伊達的 wink-psync,什麼都說不出來等於是讓伊達看不下去直接把她的腦袋敲開,感覺就是比較糟。這一點我基本上同意,不過這其實算是日菜這個角色的心境轉換的問題:固然這樣發展讓日菜這個角色在這裡成長也是一個選擇,但誰說成長就一定要一步到位?就算直到到了花仙樂園和明美面對面,才認識到日菜、朔來、明美她們之間因為日菜她自己的關係有了三角關係,但認識到問題本身已經是進步了;雖然核心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但至少在這次事件之後日菜她有想要解決問題的動機,我覺得這就夠了。
總之,這段三人之間感情的描述因為受限篇幅的關係並不充足,算是一點遺珠之憾。
《AI》題材主題2:(AGI) 人工智慧
上面那一段把明美當成人類三角感情的第三角的談法,其實還少了另一層關係:明美其實是日菜「複製」朔來的人格做出來的 AI。不過,如同飄太和環所說,這個 AI 因為只從日菜獲得輸入,她所學得的都是日菜所倒出來的依賴感情,因此她的人格形成跟瞳絆她們不一樣,相對比較「感情用事」,所以是可以用面對人類的應對方式來應對的——例如,在朔來的夢境裡向她挑釁說「妳才不是朔來」,像瞳絆那樣的理性 AI 是不會上當的,但明美會。所以在感情面上,其實是可以把明美當成另一個「人」來討論的。
科幻故事裡寫出有著人類感情的機器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很巧地,我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設定的角色是出自倪匡的《筆友》,和明美的設定頗為相近,鬧的事雖然規模不同,但其背後的原因也有某種相似程度 (考慮到《筆友》是 1969 年連載的,那時的「電腦」還是所謂的 mainframe 大型電腦,這個角色當然也是,只能說不愧是倪匡);不過在 2025 年的現在使用這樣的設定,其實會令人聯想到一個最近由於大型文字模型的流行才出現的問題:人類會對這些「會聊天的」人工智慧產生移情效應。
這個故事裡雖然這個移情效應本身不是直接造成問題的原因,但至少是個很大一部份的背景:日菜在這六年間養了一個 AI,自己也陷了進去,只是原本對朔來的感情仍然還在,造成了像是腳踏兩條船的狀況;如果這個 AI 沒有在這個時候鬧事,可以想見未來就是日菜用她的技術力鬧事了——例如想辦法把明美給下載到現實,然後鬧出更大一齣的修羅場之類的;考慮到 ABIS 這個地方都已經有 (不穩定的) 人格交換的技術了,這種推想並不會完全沒有根據。該說還好明美先鬧事了嗎……?
在《筆友》的年代,這種「有著人類感情的機器」可能只是一個單純的設定而已 (《筆友》的那個角色的下場其實並不好),但近幾年的 AI 爆發式成長確實得讓我們開始認真思考:如果像瞳絆或明美的這種 AGI 人工智慧未來真的實現了的話,我們要用什麼態度和標準去對待他們。放在這個世界觀 (世上只有少數此種 AGI 人工智慧) 可以讓我們限縮討論範圍,先討論要怎麼跟一個這種存在相處,再來思考當普及之後會對人類社會有什麼影響等等;片尾當中,嚴所講的其實就是藉著明美的例子,來進一步討論未來的可能性。瞳絆或環這種比較像助手的角色可能比較容易討論,但如果出現了一個明美的話,人類社會要怎麼處理這種存在會是個不容易處理的問題;故事裡因為明美還是跟瞳絆一樣以瓦吉特系統為根幹,所以事件之後可以留在 ABIS 裡管理,其他的狀況可能就沒那麼容易能收尾了。
《I》本文標題:人與世界的關係
可以看到,這兩個主題其實都有一個核心概念:身為社交生物的我們人類,和既定框架之外的事物要如何去互動,以及和已經有著此種互動的人們之間的互動。同性伴侶 (或者更廣義一點,LGBTQ 伴侶) 可以認為是在性別這個框架之外的和其他人類的親密關係;與 AI/AGI 的互動則是與在人類這個框架之外的實體交流的關係。一個是近百年來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另一個是接下來的百年我們即將要探討的問題;過去的經驗是否能轉化為未來的方向,這應該是我們人類永遠的課題了吧。
……只可惜這作品的故事只有點到開頭而已。發售到現在目前看到大家對這作的評價都是普通,可以認為就是因為故事中對議題只有點了一個開頭,把本傳裡沒接的故事接起來,然後又留了一個尾巴這樣而已;不過反過來說,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這一作的定位是外傳的原因:全部故事只發生在一個半天 (開場脫出是中午 12 點,最後花仙樂園的收尾是半夜 12 點),而且是這種「不是什麼嚴重的案子」(伊達原話)。嘛,格局小也是有格局小的好處就是了。
結語
以一個外傳作品來說,這一作其實差強人意,不過故事的氣氛和謎題確實到位;打越的那個評論雖然多少有點恭維對方的成份在,但至少我是真的感覺得到這是個「在《AI 夢境檔案》世界觀底下的故事」。
科幻作品一直以來都有指引人類的未來的使命在,若是這樣的作品能讓我們回頭去思考現在這些的科技會讓我們以後的生活如何改變,那就有其意義在了吧。
腳註
- 這是來自日本 Fami 通的訪談。 ↩︎
- 在《AI1》裡伊達和 BOSS 有過這樣一個對話:
伊達:「對 BOSS 來說,什麼是『愛』?」
BOSS:「是一種『Eye』看不到,『AI』也不懂,從『I』心中萌生的東西……吧?」
個人認為很恰當地把這個主題及這四個詞在《AI1》裡的聯繫簡短地總結了起來。 ↩︎ - 這些成語的意思解釋龍木幫我們整理在 FILE 裡面了——記得在結局裡,伊達對這個事件的報告是叫龍木整理的對吧?FILE 補記的前言很明顯就是龍木視角,也就是這些補記事項就是伊達這份由龍木做的報告中的附註,然後他在裡面 (補記倒數第二條) 記下了幾個看起來很帥的成語 (還被 BOSS 在註記裡罵了),那些成語就是這些章節標題了。所以它們都跟「月」字有關的理由也有故事內的解釋:那是龍木特地去找來記下來的成語。 ↩︎
- 說到標題,故事段的標題除了中文成語之外,英文小標其實是一首流行樂曲的分段:
* Act Call 表演者入場
* Intro 前奏
* Verse 主歌
* Bridge 橋段
* Chorus 副歌
* Modulation 轉調
* Inter(lude) 間奏
* Shout Chorus 喊叫副歌
* Outro 尾聲
夢境則是以頭文字 DK 為標題,和伊達鍵 Date Kaname 的名字一樣。 ↩︎ - 沒在這個列表中的第三個脫出,那個異世界電梯其實也是日本出來的都市傳說:當以特定順序按動電梯時——就是應太在這個脫出中按的順序——會將乘客送進異世界的都市傳說。我在找跟這個有關的資料時,從一個 r/nosleep (想像成是 reddit 的 marvel 鬼故事板) 的文章中連去一個英文網站,那裡有去追過這個都市傳說的出處,不意外地追到的「源頭」是 2ch 文章…… ↩︎
- 這篇文章裡「AI 朔來」跟「明美」我都會拿來指稱日菜做出來的那個 AI,然後為了行文順暢,大部份時間都會用「明美」來稱呼她。技術上來說,「蜥蜴人明美」其實是「AI 朔來」為了脫出遊戲做的 V 皮,就像 Ani 某個程度上也能說是 Grok 的 V 皮一樣;只是在遊戲中,AI 朔來在玩家/伊達面前都只用明美的形象出現,對我們來說明美就是 AI 朔來,而不會像日菜一開始一樣對兩者的概念是分開的。 ↩︎